?南疆大地上的澎湖民宿地質找礦鐵軍(下)
  ——記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SD記憶卡第二地質大隊
  □任江 張琰
  永不褪色記憶體的“三光榮”
  一有巢氏房屋把地質錘、一臺袖珍羅盤、一個放大鏡,這就是地質工作者們標準的“行頭”。他們幾乎沒有夏天的記憶,出發進山時,花還未開,深秋歸隊時,樹葉已飄落。
  如今,地質工作者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由澎湖民宿於工作區自然環境的嚴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依然是他們每天都在踐行的精神,在安逸與艱險、繁華與寂寞之間,在當今社會豐富而多元的價值判斷中,他們仍然選擇了“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的“三光榮”精神。
  在南疆的崇山峻嶺中找礦,沒有理想和熱愛,是堅持不下來的。二大隊近年來取得的找礦成果,得益於航磁測量技術在西昆侖地區的運用,更是和二大隊地質隊員們發揚“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密不可分,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迎來了輝煌。
  7月底,在薩瓦亞爾頓金礦勘查區項目部,筆者見到了二大隊副總工程師、薩瓦亞爾頓項目負責人孟寶東,幾乎所有的筆者都以為眼前這個臉色黝黑,滿臉滄桑的地質工作者已年過半百,實際上,他是1972年出生的,剛剛42歲,是常年高海拔缺氧的野外工作打磨去了地質工作者的青春年華。
  和孟寶東一樣的地質工作者,在二大隊還有許多:“70後”的馮昌榮、石光輝、何立東、郝延海、王海軍;“80後”的楊平有、吳海才;“90後”的李民飛、張欣峰……他們年齡不同,來自天南海北,卻都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都懷揣著找礦、找大礦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們攀上高寒缺氧終年積雪的西昆侖,為成功的那一天默默承受著許多許多。在海拔4000多米的營地,人的狀態就相當於在低海拔地區負重20公斤。
  地質隊員們在海拔5000米以上、積雪厚度達1—2米的工區跋涉,一腳踩下去,積雪都沒過了大腿。早晚奇寒,中午暴曬,突發的暴雨、暴雪,讓身上濕了乾,幹了又濕,曬脫幾層皮,對各工區的隊員們來說,這些都太平常了。
  每次上山進行勘探作業,半年左右不下山是家常便飯,也是一個合格的地質隊員必須過的第一關。忍受寂寞就是每個地質工作者的必修課。每天面對著雪峰溝谷,十幾個小時的野外作業後,回到帳篷,還要挑燈整理資料,研究第二天的工作路線。山上沒有通訊信號,聯繫不上家人,更談不上換衣洗澡。
  還有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一個項目分隊,在昆侖項目區化探異常查證的歸途遇上洪水,無法過河,只好在不遠處的一個羊圈棲身。高原的夜太冷了,隊員們來來回回搬了一夜石頭。不敢睡,睡著了可能就再也醒不來了。
  兩個年輕的隊員,翻海拔5000多米高的山梁填圖,只帶了中午的乾糧。由於發現了好的礦化線索,在興奮追蹤過程中忘了回程的時間,只好在山裡的背風處蹲了一晚。
  ……這樣的經歷,二大隊的地質工作者們經歷了太多太多,外人聽得驚心動魄,他們講述起來淡定自如,讓人忍不住落淚。
  在高寒缺氧的各個項目區,更多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80後”甚至“90後”年輕的笑臉。孟寶東介紹,在他的項目組,已形成了“70後”帶隊,“80後”中堅,“90後”緊緊追隨的非常有戰鬥力的梯隊。
  一位搞了一輩子地質的前輩感慨:“原以為‘80後’、‘90後’的孩子不能吃苦,現在看來,他們上進心、責任心都很強,勤學好問。”
  確實有不少人,耐不住寂寞和艱苦,選擇了離開。但凡留下的人,常年面對高原反應、狂風驟雪、紫外線暴曬,洪水、泥石流、崩塌,迷路、陷車甚至是死亡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苦,沒有一點兒理想和精神,是支撐不下來的。支撐他們的是什麼?是一種情懷,對找礦,對用腳丈量出來的土地,有一種使命感;是永不褪色的“三光榮”精神。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蓄之既久,其勢必速”。乘著地礦大發展的東風,二大隊獲得了跨越式發展。從2005年負債300多萬元到2013年產業經濟總收入達到1.31億元,只用了9年時間。大隊職工的年人均收入以10%的幅度增長,二大隊正在喜人的發展形勢中快速前進。
  未來的藍圖已經鋪就,二大隊提出了“查證一批,評價一批,開發一批”的發展思路,決定在地質找礦和產業發展上再有一番作為。
  地質找礦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工作,高額的支出和不確定性往往制約了找礦的腳步,一座大礦的誕生,除了技術和人工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來抵禦風險。因此,風險合作勘查的找礦機制應運而生,企業的資金註入,為找礦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二大隊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和外資企業,分別成立合資公司,在贊坎鐵礦和薩瓦亞爾頓金礦開始了合作找礦、共同開發的新嘗試。2004年,地質二大隊與企業合作成立了塔什庫爾乾贊坎磁鐵礦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為贊坎鐵礦的建設開發出謀劃策。目前,贊坎大型磁鐵礦探明儲量2億噸,已經形成了年產鐵精粉60萬噸產能;在新疆最大的金礦薩瓦亞爾頓金礦勘查中,二大隊先後與兩家礦業公司合作勘查,累計投入找礦資金超過3億元,目前探獲金金屬資源量127噸,經濟價值超過400億元。
  合作帶來機遇、帶來效益,地質二大隊的兩起成功合作案例,成為了地勘行業競相學習的典範。然而,在30多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地質隊處在聽從國家指令、接受國家撥款的環境中,不知“合作”為何物。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中,二大隊經歷了國家地質勘查事業費銳減甚至完全“斷奶”的痛苦,飽嘗了地勘單位普遍為生存而戰的曲折,吃過虧、欠過債,舉步維艱,命運坎坷。正是這樣的歷練,讓二大隊迅速成長。新疆地礦局局長曾小剛是深諳礦業勘查開發一體化的專家,是倡導對外合作的領路人。在赴南疆考察調研中,他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二大隊這幾年找礦成果突出,離不開野外地質工作者的付出,產業經濟發展迅速,得益於大隊領導班子包容開放的理念。”
  如今,二大隊圍繞“地質立隊,礦業富隊、資質穩隊、人才興隊”的發展戰略,實現了地質找礦的良性循環。
  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中心,在工作部署上突出國家和自治區急需的優勢礦種和具有大型、超大型找礦前景的重要成礦類型,開展整裝勘查和快速評價,形成了以“三鐵一金”(即贊坎鐵礦、莫喀爾鐵礦、葉里克鐵礦和薩瓦亞爾頓金礦)為核心的勘查佈局和“查證一批、評價一批,開發一批”的找礦梯次特征,先後申請了30多個探礦權,從被動找礦到主動找礦,地質找礦工作呈現出科學有序、後勁十足的良好勢頭。近幾年來,二大隊除了積極申請國家整裝勘查項目、自治區地勘基金項目外,還主動承接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承擔地質災害環境治理、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和礦業權設置方案等公益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到2013年,全隊實現收入1.5億元,節餘與收益超過3000萬元;2011年榮獲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狀”榮譽稱號,2012年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模範地勘單位”榮譽稱號,由於在西昆侖塔什庫爾乾鐵成礦帶找礦成果突出,2012年12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9年至2013年度分別獲得新疆地礦局新發現礦產地二等獎、三等獎等獎勵項目10餘個。
  通過礦業富隊,實現地質找礦與礦業開發的良性循環,目前,贊坎大型磁鐵礦已建成投產,形成了年產鐵礦石120萬噸產能,年產鐵精粉30萬噸,為地方政府提供就業崗位近500個。由二大隊控股的莫喀爾、葉里克鐵礦,預計“十二五”末達到年生產100萬噸鐵精粉的生產能力,產值將達到5億元到7億元。
  資質穩隊,就是要不斷強化找礦手段,進一步開拓市場。二大隊根據地質找礦發展的需要,每年用於設備儀器的投入均達100萬元以上。2011年固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批,併成功申請獲得了地球物理勘查丙級、岩礦測試乙級資質。
  人才興隊,是二大隊的工作重點。近年來,二大隊積極探索人才激勵機制,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原始資料成果展評會,近年來,有30多個項目60多人次獲大隊找礦成果獎,30人次獲新疆地礦局獎勵。落實職工收入增長和分配向一線職工、關鍵崗位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野外津貼標準。在二大隊,一線的項目負責人收入超過隊領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二大隊領導,不參加隊里的評獎,把獎勵全部留給一線的工作人員。
  為了培養技術人員,提升地質科研能力,二大隊還進一步加大對重點成礦帶的成礦因素、找礦規律的研究力度。2012年,由新疆地礦局和二大隊共同籌資設立的塔什庫爾乾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作用研究課題已全面展開。
  二大隊黨委書記趙加洋介紹,為讓職工們不僅能安家,還能安心,這兩年,二大隊每年投入近百萬元,綠化美化辦公家屬區環境,配備健身器材,建起職工餐廳,創造了花園式的工作生活環境;二大隊團委、女工委和工會還成立了互助服務隊,及時幫助解決野外地質隊員家屬們的生活困難。目前二大隊人均住房面積25.3平方米;在崗職工人均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從前,二大隊領導經常為留不住人而發愁,現在,大學生、研究生接踵而來。
  “這才剛起步,明天會更好!”趙加洋充滿信心地說。
  ?  (原標題:南疆大地上的地質找礦鐵軍(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j83vjry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